【人物简介】刘诗谦,2015级英语3班学生。曾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湖南省决赛一等奖、第二十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南赛区二等奖、第七届全国英语口译大赛湖南赛区三等奖等荣誉,曾获2016-2017年度湖南农业大学社团工作积极分子等称号。在考研期间以初试第六,复试第二,面试第一,总成绩第三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美国研究专业录取。
演讲比赛中的刘诗谦(图)
迷茫大一,决心雪耻
“其实,我大一的时候特别想转专业。”刚进大学的刘诗谦一直对英语这个专业不满,他认为男生学语言专业是没有什么发展前程的。那时的他整天在各个院学工组之间来回跑,祈求着某个学院能够接纳他。结果折腾了大半个学年,刘诗谦还是留在了外语院。这样的经历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不管什么课,他都毫不犹豫地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挥霍完大一时光,他挂了两门课,专业成绩排名全年级倒数第三。
“看到成绩单时的羞辱感,现在还十分真实,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那份成绩单不要寄回家。”自认为英语还不错的刘诗谦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他的成绩。他将这份羞愧感铭刻于心,开始反思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不甘于现状,不愿碌碌无为的他终于在大一升大二之时下定决心要一雪前耻。
学习中的刘诗谦(图)
大学无悔,风雨兼程
决心要改变的刘诗谦开始了忙碌的大二生活,他坦言,大二那一年是他最刻苦的一年,甚至比考研时还要认真努力。每天早自习,刘诗谦都会在一片黑暗中等待着学生会的干事开门。下自习之后,他会在自习室再呆半个小时,直到将在自习室上课的人来了不少,他才去吃早餐。刘诗谦上课所坐的位置,也从后排角落移到了前排中央,图书馆成为了当时他晚上的唯一去处。“我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不可思议,当时的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也许只是因为努力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吧。”
改变不止发生在学习上。策划英语角活动,登台表演莎士比亚戏剧,参加演讲比赛获奖,这些都发生在大二那一年。这时的刘诗谦已经不再是年级倒数第三了,而是学年专业成绩第一。大二的暑假,刘诗谦参加了演讲辩论培训。在那个暑假,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培训的第一天,他被要求上台发言七分钟,当时抽到的题目是“如何看待大城市的蚁族现象”。“我当时连蚁族是什么都不知道,上台的前三分钟如婴儿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在沉默的七分钟过后,刘诗谦感受到了失望与羞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得知了自己说不出话的原因。因为脑子里面没有资料,所以他需要广泛背诵材料。他常常背稿子背到凌晨三点,第二天顶着一双熊猫眼继续进行高强度培训。刘诗谦从来没有感觉很累,对羞辱感的惧怕战胜了身体上的劳累感。他肩负着老师对他的期望,一直在路上前行。
生活中的刘诗谦(图)
无畏考研,背水一战
在广州参加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时,刘诗谦萌生了考研要考名校的想法。作为一个从没有过任何辩论经历的人,他从头到尾都是被碾压的对象。但很走运的是,他的团队前几场的成绩还不错,熬到了最后一场辩论赛。那时,他的团队面临的是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三所名校。“看到名单的时候,我就吓到了,不过一想到是最后一场,打完就能回农大了,就还是硬着头皮准备了。”在辩论过程中,刘诗谦不仅感受到了个人能力的差距,还被这些名校辩手们的表现唤醒了内心的名校情结。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考研一定要考个名校。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定了北外。周围的人都告诉我,北京的学校很难考;都告诉我,农大已经很多年没有考上北外的了;都告诉我,选择比努力重要。不过,我就想拼拼看,比失败更痛苦的,是从不敢去做梦。”
刘诗谦认为,考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在准备初试的那几个月,他每个礼拜都会给自己一天假期。一天的假期,足以让在备考期间的他玩得心里有内疚感。但对于他这种自控力不强的人来说,这种内疚感是高效率的前提。他从来没有畏惧过考研,只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努力着,即使前路充满着不确定性,他依旧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也从不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
大学前两年的他,有志矣,不随以止也;大学后两年的他,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考研时的他,尽其志者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四年前,他不敢妄想考上北外,四年后,他穿过荆棘终见繁花盛开。敢于做梦,敢于付出行动。Dream big and work hard.这便是刘诗谦书写的传奇,这便是他给自己大学四年交上的最完美的答卷。
责编:赖星辉
审核:薛银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