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风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访公法院优秀毕业生谢雯静
时间:2018/04/11 13:28:00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在线 作者:公法院宣传部 焦汝暄 武若雯 曾娴 点击:

人物简介谢雯静,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2014级法学二班学生,中共党员,大一任学院宣传部干事、班级副班长,大二任院宣传部部长,多次获评月度“优秀宣传部长”,带领部门获得“先进宣传部”称号。大三任学院助理班主任,协助学院完成新生入校工作。她成绩优异,曾获得2014-2015国家励志奖学金;2014-2015校级三好学生标兵;2014-2015校级优秀青年志愿者;2015-2016校级奖学金;2015-2016校级优秀团干;湖南农业大学报2015年度优秀学生通讯员;中国青年网2016年度原创优秀稿件;2016-2017校级奖学金。

    正值阳春时节,傍晚咖啡厅的角落里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一见面,谢雯静便微笑着打破僵局:“千万别紧张,想问什么就问吧。”不同于设想中的沉闷,这位温文尔雅的法学学子像一潭灵动的水,于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采访中的谢雯静(图)

服务他人,丰富自我

“加入宣传部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它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谈到旧日工作过的组织,谢雯静的眼里盛满了满足感和充实感。美术功底与文字功底兼具的她,被往届部长一眼相中,从此在宣传部工作了两年之久。就如每一个宣传工作者一样,熬夜改稿、在画室过夜都是家常便饭,但她却看得很通透:“有得必有失,我在加入的那一天就有了吃苦头的觉悟。”留任期间,谢雯静撰写的多篇新闻稿被中国青年网、湖南日报等著名新闻平台收录发表,并带领全体干事荣获“优秀宣传部”的称号想到此处,她表示十分怀念那些和干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从开始的羞涩内敛,到后来的能言善辩、颇具领导风范,宣传部的工作经历在其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专注法学研究,心系法治普及

谈到最初选择法学专业的原因,谢雯静笑答“大概是爱上了电视剧中检察官的一身正气、辩才滔滔的模样,希望自己在将来也能成为那样的人。”于是她在填志愿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法学,现在还一直庆幸自己的选择。

重视案例分析的学习方法大概是她专业成绩连年高分的不二法门。她表示:“书中的内容过于抽象,往往只有结合案例,才能做到真正理解知识。”因此,观看法治新闻与浏览案例网站是她每天必做的事。而正是因为这种重视案例的学习方,让她比一般法学学生看得更多、看得更远。

观看法治新闻与浏览案例网站的习惯让她产生了敏锐而独到的见解。老字号商标被仿冒案件频发成为她灵感的来源于是她写下了题为《商标确权纠纷中的老字号商标保护》的论文,并发表在省级期刊上。她望通过这样一篇文章,唤醒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关注。

谢雯静的法律实践活动十分丰富。省高院、芙蓉区法院都留下过她的足迹。实习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人们法治观念缺失的不幸,于是她萌发了参加普法活动的想法。很多居民因为高昂的律师咨询费而对法律问题的解决望而却步,谢雯静一行人给他们提供了免费的法律咨询平台,耐心地为他们解答法律问题。她说:“我希望用我小小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当他们遇到不公能主动用法律武器维权,而不是忍气吞声。

醉心志愿,奉献自我

长沙县,金托村。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谢雯静曾教导一群七八岁大的孩子读书算数。“我教得很认真,孩子们也学得很认真,可以感觉到她们是那么的珍视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谢雯静一直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个世界多做一点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感受自己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人,她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世界的馈赠。所以她给看守所的女犯送去温暖,为身患重病的却心系课堂的李思娜募捐,一切的一切,带给他人快乐的同时在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未来,我想去公检机关工作。当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以及个人实力,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到那些被侵权而不自知的人。”采访的最后,谢雯静说了这样一句话,字字坚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一个真正愿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人。这一信念已然在她心中扎根、发芽。在她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一起静候花开!

责编:蒋潇

审核: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