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优化管理模式 培养多专多能型人才——经济管理学院
时间:2005/04/15 14:09:09 来源: 作者:佚名 点击:

一个在学校里学生人数最多、层次复杂的学院,近三年来,推荐和评选国家奖学金、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各类企业奖学金及学校一、二等奖学金累计达1200余人;组织编排的大型舞蹈《红旗颂》曾代表学校多次参加省里的文艺演出;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三农”,组织学生进行“科技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多家媒体报道……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学院?让我们一起走近——经济管理学院。

“五多”学院  层次复杂  管理难度大

经济管理学院是较为典型的“五多”学院:专科生多,是全校专科生人数最多的学院;定向生多,由于学院热门专业较多,每年招定向生人数在全校居于前列,如在2004级金融与保险专业学生中,定向生占了93%;城镇生源多,由于学院文理兼招,招生生源范围广泛,招生的城镇生源比例较大;专升本学生多,仅20012002年学院共招收了870余名专生本新生;外省生源多,近年来,按学校招生计划,学院招收了一定数量的外省学生,因为生活习惯、风俗等方面不同,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产生诸多的不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使得管理难度加大。

优化管理模式  注重思想教育  改革成效好

要进行改革,首要的是对自身实际的认识,学院学工组全体人员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基于学院学生规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各个年级呈现不同的目标和内容,该学院提出了实施年级管理模式,根据各年级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年级管理主要是指的年级负责制,责任明确到人,一级抓一级。在分会与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关系上,既确保其关系紧密,又让分会和总会在工作中不脱节。在制度上,制定了《年级管理实施办法》,在全局工作开展中,强调既有明确分工也有合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各项管理机制逐步得到完善和健全,取得了好的成效。

通过开展评奖评优、发展党员等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近三年来,该学院推荐和评选国家奖学金、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各类企业奖学金及学校一、二等奖学金累计达1200余人,并通过报刊、展刊、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该学院严格执行党员标准,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近三年来,为党组织输送了407名新党员,部分党员先后担任过校团委、校学生会主要干部职务,有的获得多项国家、省级荣誉,有的还考上硕士研究生,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抓好先进典型的同时,学院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引导。针对各年级中思想、心理出现异常表现苗头的学生,学院通过采取个别谈话、设立信息员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近三年来,学院找各类学生谈话达1500余人次,处理各种学生纠纷、冲突等特殊事件、案例达200余起,从思想源头抓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根据自身实际谋发展  培养多专多能型人才 

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激烈,大学生仅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仍是不够的,应培养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多专多能型人才。经管学院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的活动,全面提高其能力和素质。该学院曾举办《青春的童话》、《翔之歌》等大型文艺晚会,组织编排的《红旗颂》大型舞蹈还代表学校多次参加省里的文艺演出;该学院还独立举办过田径运动会;创办了有独特经济文化视角的“经济动态论坛”品牌活动,邀请来省内知名教授作专题讲座;在2004年学校学风建设与学术科技活动月期间,学院成功组织开展的新生演讲赛、学术科技论文大比拼及成就展、科技图片展、经济动态论坛、创业策划大赛等一系列极具影响的活动,获得学校最佳组织奖;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三农”,学院曾分别组织学生到怀化溆浦、衡山县等地进行“科技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学院也因此获得学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经济管理学院根据自身实际谋发展,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同时也在各学院中作出了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