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号,久隐的阳光在午后顺着云层勾勒出金色光线,是在这样的天气,我们开始了在学雷锋月的课桌清理公益活动。此前笔者也多次问过许多人对于学雷锋月的了解,很多人都持冷淡态度,可见雷锋的受关注度已经无法与当年相提并论。这一次的公益活动,亦是每院仅有35人参加,虽然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都热火朝天地进行清理工作,但是相比起那些没有参加活动的大基数,我们这种小群体的努力其实已经微不足道。
近年来,对雷锋精神的批判性观点屡见不鲜。如现在的大多数观点,雷锋这个被塑造出来的精神领袖,过于完美,过于高尚,这往往会导致两种极端的结果,一是完全否定雷锋的真实性,从而否定学习雷锋精神的必要性,二则是过高地看待雷锋,从而将自己定位为无法继承其精神的后来者。无论哪一种结果,都违背了当初塑造雷锋形象的初衷。当全民学习的雷锋精神也深陷舆论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置于雷锋精神在当代的存在价值。
首先我们无法否认,雷锋精神传播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的爆发,不论是“小月月”事件还是“小皓博”事件,都体现出当代道德水平的日渐低下,这也就体现了当下社会对道德观回归的呼唤,而雷锋精神的存在恰恰迎合了这样一个需求。且不论网友们对雷锋做好事的种种质疑,单从雷锋所做的事情来看,他的行为无疑在传递着这个社会急需的正能量。当一个目标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东西,那么它的真实度其实就已经不再占据主要位置。退一步说,雷锋的好人好事也确实是实际存在的,只不过当年的媒体存在将其夸大的嫌疑,导致了现在群众性的怀疑心理。这就说明,雷锋精神仍旧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传播的社会基础不仅存在,而且还较为坚实。
其次,雷锋精神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虽然现在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是雷锋精神的影响力却没有因为这些质疑而大大削减,一个在历史的舞台上活跃了如此之久的人物不会在瞬间失去其历史价值。但是不得不正视的是,这些影响力的效果是否还一如既往的好。当一些学雷锋的公益活动成为敷衍了事,当一些人的好人好事变得哗众取宠,我们必须去思考,是否要从另一个层面来宣扬雷锋精神。比如说避开市场经济的功利色彩和官僚主义的等等。
最后,不得不说一点的事,今年的学雷锋月终于闪现了不一样的色彩,雷锋的老朋友为雷锋作宣讲、雷锋未曝光照片的流传、雷锋年轻时的恋人也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一连串的事都为大家还原了一个更加丰满的雷锋,将原本几乎活在真空中的雷锋送到了我们的真实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雷锋精神的继承起着推动作用。当历史开始以它最真实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相比起那个完美得高不可攀的雷锋,人们更能够接受一个有血有肉、优缺并存的雷锋。可见,当人们的整体政治情商和智商开始上升时,人们更需要的是真实的鼓舞,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宣讲。
可见,雷锋精神要在当今社会扎根立足,就注定了它要以最符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存在,亦即以它的原本样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