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天停电,我们不知所措
时间:2013/03/20 16:14:53 来源: 作者:生科 徐佳丽 点击:

今天在图书馆阅读了一本《大学生散文作品集》,其中有一篇散文叫《那天停电,我们不知所措》,觉得里面的文字很精彩,同时自己也有一些感触。

文中有一段文字是对作者所在的大学宿舍某天突然停电的后场景的细节描写:突如其来的停电。面对黑洞洞的电脑屏幕,我们忽然有种回归不了母体而漂泊在外的感觉。眼睛因不愿盛装屏幕以外的东西而变得空洞无物,手指因离开键盘而变得异常笨拙,手心因感受不到鼠标的质感而变得冰冷僵硬。我们不知所措,只是歇斯底里地咒骂或者面无表情地等待着电流的归来和电脑的苏醒。即便是这个时候,这个电脑被迫沉寂,我们所谓的数字化生活被迫暂时中止的时候,我们依然没有想到书架上尘封的书籍,而宁肯选择一种空虚的姿态去等待原来那种生活状态的复苏以及延续。

为什么我们敲打键盘时无比轻巧的手指在翻开书页时变得如此沉重,我们观看屏幕时明亮有神的眼睛在接触书上文字时变得暗淡无光,面对这些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时代。

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感官狂欢,却使我们的思想沉默。它们让我们醉心于荧屏时代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方便快捷以及光怪陆离。在我们灯红酒绿的精神世界里,任何灿烂的思想火花和深沉的思考姿态都显得苍白卑微甚至滑稽可笑。信息爆炸的年代让我们习惯于浮光掠影地浏览现实事件的本身,让我们在纷繁杂乱的信息之中忙于应接而变得浮躁,却又乐此不疲。

归咎于时代,这似乎成了我们为自己开脱的法则,我们一再明知故犯地误读存在即合理这句话。面对各种时代之流,我们毫不犹豫地奋然一跃投身其中,随波飘荡失去自我的方向,却又坚信多数人所坚持的便是真理。

身为号称精英知识分子大学生,在理性层面和知识领域里,是否应该以一种较为独立的姿态置身于其他人群之外,来选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否应该在浮躁的数字化时代和虚华的文化氛围中,放弃那些纯粹浅表化的观看姿态,而选择冷静深入的思考乃至有意义的创造?

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她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面对150年前英国红衣主教这个对大学理念的经典阐述,我们似乎应该感到羞愧。

我认为,重拾书本,对于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是重建大学精神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书本、文字更多维、更全面、更能激发人的心智,积淀和表述前人的思想和知识。我们只有在手捧书本的时候,才能更清醒和真切地感受到文字的馨香和思想的温热,才能更冷静地在真理和谬论之间做出抉择。

                                              (责编:项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