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诚信,是为人之本。所谓诚信:诚,就是诚实,不撒谎,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有信用,讲信誉。坚守诚信就要做到言行一致,不文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如德莱所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诚实守信,历来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世人尊敬;季札挂剑了却徐国国君心愿,被传为千古佳话。诚信,它如隽永的长河奔腾至今,内涵却从未有过改变,九州华夏,因它而灿烂。
诚信是离离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里傲放的一枝红梅,诚信是夜晚航行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浮沉人海中永恒不变的导航罗盘。
在滚滚而来,浩荡而去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诚信者比比皆是。孔子有个著名的弟子叫曾参,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出门,儿子哭着要跟她去。曾妻安慰儿子说:“你别去,也别哭,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她从街上回来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制止道:“我不过是哄孩子,何必当真呢?”曾参却说:“如果不杀猪就是欺骗孩子,也就是教孩子说谎。”曾参坚持把猪杀了。曾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住了诚信,兑现了诺言,为自己的孩子乃至世人树立了一个守信的榜样。同样的,西汉初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用。凡答应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办到,当时流行一句禅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显然,季布用他的践守诺言换来了后来的名声大噪,也换来了自己人生的辉煌成功。重诺责,敦凤义。意为看重诺言,崇尚情谊,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的诚信品质。有朋友在其家寄存一千两白银而不立下字据,朋友亡去,蔡把银子还给他的儿子,他儿子不肯接受认为没有这件事并且他的父亲也没有告诉他。蔡笑着说:‘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顾不语君。有此可以看出蔡勉旃的诚信可令其友人对他的绝对信任,也是平素为人重诚信因而为人所信任。在历史的画卷中也成为千古美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长路以绵延不断的情怀把自己献给远方,花草以青嫩的绿意和娇嫣的笑容回报自然的恩赐,然而诚信总是以卓然挺立的风姿和独树一帜的道德高度赢得众人的信任和爱戴,赢得财富和口碑。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的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来自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那么,人,又是靠什么来支撑起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
然而在我回首看中国诚信的时候,我的视线在一个个令人咤异的新闻中逐渐模糊,心境在一组组令人震惊的个案中逐渐沉重。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账假证假报告;从普通百姓的恶意消费透支,到政府官员的虚假政绩工程,从从关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响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证券骗局,我们还可以听到假球、黑哨、兴奋剂,听到论文抄袭、学术失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诚信的缺失如同瘟疫蔓延,泱泱中国似乎成了一个充满虚假、欺诈、伪造的染缸!在功利目的的驱动下,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漫生出诚信缺失的丑陋与罪恶。
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兴。做人或开店不讲信用,就不会知道怎么立身处世或经商营业,而这样的人的下场可想而知只能是众叛亲离抑或沦为阶下囚。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这同时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其实诚信并非深奥的理论,不需多高文化,最需恪守一个人的本质,用生命去呵护胸中的良心;诚信并非高昂的标价,不需多少金钱,最需透释为人的精髓,用生命去植根胸中的这份坚守。
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衡量出每个人的价值观,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永恒不变;诚信是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人格就会出现裂痕。诚信,似一湾清泉,如缕缕阳光,用纯净洗去不洁的铅华,让心灵焕发勃然生机,让我们感受道德与良知,感化懵懂与扭曲,让我们的民族之魂昂然屹立。
人生之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但只有诚信是唯一不可丢失的。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以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其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实,它变的淳厚。
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守信,它变的悦耳。
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