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来,我们重新认识了爱情——我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时间:2018/05/27 19:21:00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工在线 作者:国际院 张馨心 点击:

缘起,在人群中,我看见你。

缘灭,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爱情,因缘而起,缘尽即散。

而我所听闻的最深刻的爱情,便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说《百年孤独》像跳动的火焰,热得发烫,读起来大呼过瘾,而《霍乱时期的爱情》则像书中马格达莱纳河迟缓的河水,平静舒缓下含蕴深远,丰富无比,让人百看不厌。

“十月间,每天下午三点钟从维亚努埃瓦山传来的那声孤零零的震耳欲聋而分秒不差的雷声,成了她不可愈合的伤痕。”慕容雪村说马尔克斯书里的那些桥段自己“想一辈子也写不出来”,这位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者,向来以突破天际的想象力著称。写爱情的小说千千万,书店的书,哪本不和爱情沾亲带故呢。而《霍乱时期的爱情》,使我重新认识了爱情。在我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出众之处。

一是现实,马尔克斯写的并不是虚妄的,想象中的爱情,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不是“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将就”,马尔克斯写的是生活,达萨婚后的点滴琐碎,心理的变化,阿里萨怎样在等待中度过半个世纪,他在想什么;第二个是多样化,马尔克斯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爱情,夸张的评语是,“穷尽了爱情的可能性”,疯狂的初恋,陪伴而生的爱情,老年恋,祖孙恋,柏拉图式的爱情,放纵的爱情,隐秘的爱情……第三个是马尔克斯在小说里真诚地表达的小说家本人对爱情的思考与理解。初恋时爱情的狂热与虚妄,“渐渐地,他把她理想化了,把一些不可能的美德和想象中的情感都安在她的身上。两个星期后,她成为了他眼中唯一的存在。”,这种爱更多是盲目的、想象的,所爱的是那个想象中的恋人。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曾经狂热地爱着一个人,然而在某个瞬间,我们发现她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一瞬间的失望,曾经疯狂的爱情就化为乌有;在费尔明娜的新婚之夜,小说家写道,乌尔比诺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爱她”,而在临死前,他的遗言是,“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么爱你”,达萨也曾疑惑不解,在经过半个世纪琐碎,被束缚的日子后,她回忆起来竟然觉得那些日子很幸福。在小说家看来,“爱情是可以虚构的”,庸俗、琐碎的日常陪伴也可以诞生爱情。

有人说,我曾见过逆流的风,壮美的山河,无垠星空与绵延久远的青山。仰慕渐变哀愁,如此我想未曾拥有哪怕一点。深邃的孤独总是浓烈,悲壮,无可奈何的。而爱情到来的时候,对于孤独的驱逐则是猛烈的,不问缘由的。它会以各种形式进入你我的生命,抛开一切看爱情,它就足够纯粹,不抛开一切,那也许肮脏不堪。

    如果我能碰巧与你人海相遇,碰巧相知经历,我能给与最大的慷慨就是无谓得失。一生一世藏在孤独尽头,若是有缘最终握手言别,再好不过。

责编:薛银汇

审核:张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