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真是矛盾啊,一边希望着自己的孩子可以有远大的前程,一边又希望她能一直留在我们身边。”
自从我做了出国留学的决定,便常能听到父亲在耳边如此叹息。每当此时,心里复杂的情绪就不断翻涌——矛盾,纠结,自责内疚……如何能够做到忠孝两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在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了四十多年的情况下,我亦是家里唯一的女儿。这种想法一度使我困顿,而后来,我的心里有了答案。
孝顺父母,是我国几千年来不朽的命题。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说:“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忠孝不能两全”的最早说法据说是伍子胥生于楚国,但由于父亲被楚王所杀,助吴灭楚。
后来有“忠孝两全”的说法: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个人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在报效国家的同时提升了自己,光宗耀祖,达到“忠孝两全”,也不是讲侍奉父母。古人并不认为,有必要放弃谋求个人发展来陪伴父母。此外,中国的“孝道”在古时被推崇,很重要的原因是统治阶级需要用它来培养“顺民”。
放在今天的环境中,过去的很多侍奉父母的障碍不存在了,比如距离太远交通和通信不便,比如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不完善使得只有子女才能侍奉双亲。父母更多的是在心理上需要慰藉。
当父母生病的时候,你不能回家去照顾父母,当父母生病需要钱的时候,你却拿不出那么多,当父母需要人陪的时候你和父母却天各一方,这时那些背景离乡的人该有多矛盾。但是这样的矛盾,大部分不是孝顺和个人发展的矛盾。我大可以把父母接到北上广,甚至接来国外,共享天伦。只要,我能在那里站稳脚跟。
而现在,我们正值青春,父母也平安健康,努力发展提升自己才是最孝顺父母的选择。等到父母老了,自己有资本给父母最好的居住环境和陪伴,能够让父母接受到一流的医疗资源和护理,提供最健康的饮食最惬意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而拥有这种资本的前提是,把握时机的奋斗。否则,孝顺父母和个人的中年发展就真成了矛盾,甚至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追悔莫及。
所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趁父母身体还健康,而我的未来充满可能的时候,发展自己。刚毕业的、准备漂着的、准备回乡的,在爹娘身体还好的时候,能够稳定自己,不要等自己到了中年再让父母操心,等那时候,孝顺和个人发展就真的成为了难以平衡的矛盾了。
责编:薛银汇
审核:张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