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粒普普通通的种予,被风吹到了悬崖边的石缝中,我抱怨苍天,抱怨大地,苍天无声,大地无语。春天到了,我还是垃夹住缝隙中。找祈求春风,春风水吐我搭载它的快车。周围的种子都争先恐后地生根萌芽了,唯有我这颗可怜的种子仍顽崮地躺在那儿。“孩子.接受老天的安排吧,赶紧生根萌芽吧,否则你会死去的。”这是大地母亲的声音。我心中仍有怨气,但也只能这样了。我最终萌芽了,枉这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扎下根去。叶子也长出来了,只是很纤弱,我不知道我能活多久。可是大地母亲用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鼓励我生长,坚强,给予我生长的空间,让我从种子到小草再到大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我爱你—大地母亲,您的养育之恩我此生难忘。
常说:“天地重孝孝当先,为人需当孝父母。”人间第一情就是父母对儿女的情。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也许有人觉得很俗,很直白,但我们用心听一就是爸妈对我们最平凡的渴求。记得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位满头银发的妈妈孤独地坐在电视机前着,期盼着大儿子的出现。那副场景令人十分心酸。孝敬父母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让父母感受到。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古有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更有我们妇孺皆知的黄香,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古人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如此之好,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榜样。
山东卫视的“说事拉理”曾播出过一期亲情节目,非常发人深思。故事说的是,在湖南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病重,自知时日无多,他弥留之际特别希望自己的六个子女能在身边,可偏偏大儿子就是不愿意见他最后一面,还扬言早就与老父亲断绝了父子关系,无论谁来做工作他都态度坚决。老母亲、其余的五位兄弟姐妹齐齐跪倒在他家门前苦苦哀求,但他无动于衷,最后干脆躲到了山林里不回家。此时,虚弱的老父亲已无法言语,但还是强撑着让家人把他抬到院子里,朝着大儿子家门的方向坐着,期盼着大儿子的出现。那副场景令人十分心酸,看到故事的最后才了解,原来父子间就是为了一点家务事儿闹得不愉快,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老父亲本来只有1O天的生命期限,可就是为了见大儿子最后一面硬是强撑了20天,后来终于见到了大儿子,老父亲这才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也许他的大儿子最后良心发现、悔不当初,愿意见老父亲最后一面,可是他永远没有机会孝敬老父亲了,这种遗憾是无法弥补的。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期节目的,一方面我同情那位凄然离世的老父亲,另一方面我痛恨那个不孝子的愚昧狭隘、良心泯灭,而通过这个故事更使我深深体会到孝敬父母的不容等待和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例子,都可以证明我们对父母的爱,远不及父母对我们的舐犊之情,我们要更加爱父母,孝敬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心意。
突然想起小时候爸爸教我认字的趣事,去幼儿园的路上他看到广告牌就要教我认字,我每次就眯着眼装睡,在家的时候他会读我的课本,爸爸的普通话并不标准,读得我“咯咯咯咯”的笑个不停,但他瞥了瞥我还是一直读下去。
父母的爱总是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爱就好像园丁给花儿浇水施肥,修剪枝叶一样,让我们茁壮成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恩,感恩孝敬父母。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们的怀里。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