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童年的有些东西失而复得
时间:2015/06/07 11:02:12 来源: 作者:生科院宣传部 李雨婷 点击:

假如有些童年的东西失而复得,你会怎样,高兴,哀伤,感怀?千百年前的晏殊这样写: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贩卖情怀的大军中,感慨鸠车竹马的无邪时光。上映在六一前夕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动漫片可谓心机,狠赚票房的同时,又勾的众人的一把辛酸泪,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不得长久?

很多人会调侃说,你是一个没有童年的人。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了哆啦A梦,大雄是不是只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后来意识到,如果把“有没有童年,有没有故事”作为结论,它约定俗成的衡量标准都是:是否遇到有趣的事,做了什么“惊人”之举。我们说我们有童年,便已经贴了一个标签,表明自己的独特,但这样的话,反推之,只要能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便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童年故事的人。而很显然,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在201561日这一天做了什么事,想了什么人,轨迹地图不一样,脑电波起伏不一样,呼吸了多少空气也完全不一样。这样的推导看起来简单无趣,事实上也这样。童年作为一个量词,可能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这个量词本身,而是这个量词所修饰的后面事件的大小轻重。因而我们现在来谈童年,说我们失去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对我们很重要以至于在现在产生了巨大影响,且这影响可能持续下去。

我问朋友,如果童年的有些东西失而复得,你会怎样?他说,我会有完整和睦的家庭,我能享受小孩童年应有的快乐。她说,她会健健康康的。我们大致可以定义,童年的快乐应该是做在当时年纪应该做的事。就像罗大佑《童年》里描述的,就像哆啦A梦里描述的,碰到欢喜的物件便拥有了新世界,并且满足感的阀值似乎一直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然而我要说的是,失而复得这个词的前提是,你原本拥有。很显然,我们忽略了前提,直接跳跃到“得”这个字上。交流的困难大抵在此,每个人顺着自己的需求阐明事物本身。

《天使爱美丽》中,白拓图拿着失而复得的童年的铁盒,前尘往事,一下子涌现眼前,泪水盈眶,深感是上帝的旨意,感慨人生奇妙时间如水的同时,突然想去找自己多年未曾联系的女儿和外孙,趁着还未老还未死。由此得到新生活的警醒,往事不可再来只会重现,我们只能努力补偿当下。至于对童年的不愉快念念不忘的,只能说,生命岂能尽如人意,人生就像《百年孤独》里的那句:繁殖吧!母牛,生命短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