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明天祈祷--记理学院“阳光绿园”实践团心得
时间:2013/09/18 23:52:58 来源: 作者:理学院宣传部 路程 点击:

        

头发像罩了一层白霜,一双眼睛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一双粗糙的手布满了一条条凸起的血管,就像蜡烛燃烧自己和黑暗战斗一样,他们卯足了劲,为生活和未来争夺一分一秒。而当我们想要挽留些曾经的绚丽,才发现一切早已被眼前的哀伤包围,没有力量,只能默默低头,为明天虔诚祈祷……

关注过很多新闻媒体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报道,也曾为他们艰辛的生活感到心痛。这次终于有机会跟随三下乡团队走进农民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感受基层群众生活疾苦。

活动期间,我们走访了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只能靠政府低保和养老保险金维持生计的困苦家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体会的对生命、对未来的期待。

当我们来到一位五保户老人的家中时,老人虽然腿脚不便,但还是很热情地为我们搬来小板凳,用颤抖的声音招呼我们坐下。这时我们才注意到,老人简陋的木屋里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农村安居工程。老人缓缓地坐下,沉思了一会儿,便向我们介绍他多年以来的孤独生活。我今年已经70岁了,没有儿女,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只能靠政府每年补贴的2000块钱维持日常生活。”“那您平时吃水问题怎么解决啊,看您的院子里也没有水井。同行的志愿者关切地问道。老人说,他每天都会去附近的池塘挑水喝,虽然有些不便,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靠自己了。看到院子里生长茂盛的各种蔬菜,我们有些好奇:这些都是您自己种的么?”“是啊,蔬菜太贵了,买不起,自己种什么就吃点什么吧!说到这来,我们心里都有些心酸,年纪这么大,身体又不好,本应该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却生活地如此不易。听老人说,平时吃的粮食都是国家的补贴粮,自己没有种地。天气炎热,老人的屋里却连一台电风扇都没有,唯一的纳凉工具就是他手中那把破旧不已的普通蒲扇。这时老人才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令在场队员惊讶的事实:老人从来都没有使用过电。用电太贵了,只有那么一点收入,根本花不起电费的。老人摇着蒲扇,眼中有些许无奈,有些许的悲伤,继续说道:我的眼睛也看不清东西,半夜起床,经常会撞到墙,也经常会绊跟头,只能每天祈求菩萨保佑,让我少摔一跤,能多活几年。看着老人湿润的眼眶,我们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与我们的爷爷年纪相仿,我们怎么能够忍受爷爷奶奶过着这样的生活。黑夜里没有光明,孤单中没有陪伴。这么多年,老人一直独自守着老宅,清苦寂寞,磕磕绊绊走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离别的时候,老人家一直坚持目送着我们离开,然后默默回家,继续自己孤寂的生活。

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像我们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憧憬。等到古稀之年,却没有机会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老人脸上被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雕刻出一道道诉说着沧桑历史的沟壑,两鬓被生活这盘颜料染上了白雪的颜色。就像曾经绽放美丽,散发芳香的花儿经过岁月的打磨,失去了当年的骄傲,唯独留下了孱弱和苍白。我真的想为老人做些什么,可是发现自己早已被心痛和哀伤包围,没有力量,只能默默低头,为老人的明天虔诚祈祷,为所有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幸福祈愿。只愿明天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