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谈大学早读
时间:2012/05/11 18:35:05 来源: 作者:农学院陈叙巍 点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俗语。可见早读意义之重大。其实自己想写这篇日志很久了。然一直忙忙碌碌,或是借口复习,或是为了社团之事忙得不可开交,或是……反正终日不知所为。此时少许得空,便姑且谈谈。

 早读,顾名思义,早晨读书,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清晨,在一间或宽敞或明亮的教室里一帮学生有秩序地坐在固定位置上捧着课本读书。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至大学,一是如此。而我要谈的便是大学早读。大学早读说白了就是英语早读。大学英语是必修课!英语四六级必须过!是故,英语之早读不得不读。如若不是这个原因,学校也不会规定学生在早上六点三刻必须上早自习去早读。

 然而,我所要谈的早读并不是件严肃的事情。就身边的例子而言,关于早读,只是名存实亡罢了。大凡规则制定之初是没有几个人会违反的,然而时间流逝,一些东西便会渐渐淡忘。大学尤其是如此。我们的早自习是从开学第三周开始的,这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人道主义情怀。毕竟开学之后,大学生普遍需要一个适应期。刚开始早读时候,学院纪检部也查的勤,考勤率几近百分之百,早读是书声琅琅,很有学习氛围。然而,昙花一现之美便体现在它出现在人们眼前时间的短暂。大学早读的“春天”也是这样,怎不叫人叹息?

 渐渐地来的人少了渐渐地迟到的人多了渐渐地读书声也越来越弱了渐渐地伏案瞌睡的面积扩大了渐渐地考勤也越来越稀疏了……渐渐地早读便不是早读了……有时会突发疑问我们有过早自习吗?曾几何时,一觉睡到早上第一节课上课之前,匆匆赶到九教或是七教抑或是十一教,结果还会迟到。这时,我想早自习恐怕在我脑海里已经没了印象。通常对我而言,每周都是这样的情况:周一特殊情况不用早自习,周二在闹钟响铃之后顺手关掉果断不去早自习,周三由于昨晚睡得晚而起不了早床,周四时心已经麻木了,最后周五心血来潮发誓要去早自习,转念一想,都“去了”五分之四,何必呢?于是,以点带面,一天不去,一周不去,一人不去,一寝不去、早自习已渐渐地岑寂于我们清晨的清梦中……

 不过时常还是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向主教学楼,他们是去早读的。他们是惮于学院考勤严格近乎苛刻的纪律,还是仍然保持着勤奋好学的好习惯,还是顺从大流,拖着疲惫的身躯转战宿舍与教学楼之间?我无从得知,只知道他们陆陆续续在六点三刻左右集中地流向一个共同的圣地。在下早读后,那拥挤的人群,是早读的大军,他们凯旋“归来”。每当看到如此场景,我便觉得自己消失在茫茫人海、不觉汗涔涔而无地自容了。我无法想象在教室里他们的或洪亮整齐的读书声,或奋笔疾书的情形。我记得的只是他们匆匆的背影。

 有时又不禁做些思考,早读,到底是弊是利?不上早读,是果断还是堕落与懒散?为什么早读只有英语?为什么班里或者兄弟班级总是有几个那么傻的同学“披星戴月”去早读?有时也为自己辩解,晚睡早起的学子哪有精力去上早读,高中英语成绩就不好的学子怎情愿读这枯燥的英语!然而,其实我也想学好英语,其实我也想在早读时放声朗读,其实我也想过四六级,其实我也想……但终究只是浮云的空想!憧憬的渴望;那一丝丝薄如蝉翼的愧疚感不过是良心发现时一点点的顿悟,转瞬即逝,不曾留下丝毫痕迹。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习惯已变得自然。早读的人依旧在那里早读,睡觉的人依旧在那里睡觉。是那早读的人愚蠢呢,还是我们“早睡”一族在逃避,在麻木?或是他们在不齿于我们浪费时间、蹉跎岁月的荒诞行为?还是我们在哂笑他们不懂风华、依旧苦学的幼稚做法?还是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丝毫芥蒂,互不影响?

 我想,如果我说我都已经连续一个多月、四十六天不曾早读过,众生必将视之以鄙夷。

(责编:李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