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恋三毛
时间:2013/07/04 12:50:33 来源: 作者:资环院 李汉敏 点击:

黑漆漆的夜,伴随着窗外的暖风,做在书桌台前,想记录点什么,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只是时不时的发一下呆,然而此时此刻,自己脑海里却不知觉的浮现出了沙的投影: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相信看过《撒哈拉的故事》的读者,都能很轻易的猜想到创造这一诗情画意诗句的作者——三毛,这位悲情却不失才气的女子,特立独行是她的风采,没有娇柔也没有丝毫造作,她给人展现出来的始终是自己最真实最自我的一面。尽管就目前而言,自己对其还知之甚少,因为在以往的时光里,自己对三毛的著作关注地并不是很多,之所以在近期会迷恋三毛,究其原因是出于一系列的巧合。

自己已俨然不记得第一次与三毛的邂逅是几时了,只记得自己当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随手翻了一本有关解密优秀作家自杀的书籍,这个用丝袜结束自己年仅48岁生命的女作家,其生平究竟有着多少传奇和际遇,自己不得而知,然而却正是这一份对其死因的好奇心,驱使自己展开了对三毛的角逐,对其生平的追溯。或许这样的相知并不值得赞叹,三毛最终没能做到自己在文章中写的那样释然,以一种消极态度离开了尘世,但岁月沉淀的并不仅仅只有美丽,不少的遗憾往往练就了生命中的传奇,就像我们眼前的这位奇女子一样,三毛用她48年的光阴活出了永世的精彩!

回望三毛的一生,那是曲折而出彩的,至少自己对此的理解是如此,每每看三毛的作品,自己都不得不感叹:幼年的三毛是多么幸运,从小便拥有一个优越的环境,一对开明的父母,在她逃学的那段时间里,即便自己丧失了在校求学的机会,可是凭借着自身的聪颖和父母的帮助,三毛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结识了一个又一个与自己有着众多共鸣的知音。然而上苍却总是这样,在给予人们众多美好之后,似乎总是喜欢孩子气似的捉弄一下它以往所眷顾的人。在三毛优越的外界条件下,造世主似乎留给了我们一个精神世界与众不同的三毛,在三毛年幼的心灵里,似乎总若隐若现的隐藏着那么一丝忧郁,一丝不安,生性孤僻不知道算不算三毛的代名词,但她的性格确实是另类,别具一格的,我们不能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待三毛,因为它本身就拥有着不一般的特质,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或许就是默

默地欣赏这位女子看似普通却不平凡的一生。

在没有接触三毛生前视频的时间里,自己一直觉得三毛是一个对生活有着热爱而不拘一格的女子,行走于漫漫沙漠中,周游于撒哈拉的洒脱女性,是那样的飘逸,那样的动人,不得不使人为之赞叹,为之神往,可是在视频中,当三毛真实的呈现在自己眼前时,自己却犹豫了,三毛的声音是那样的温和,那样的多情,完全颠覆了自己对其的直观感受,至少跟自己事先脑海中的形象截然不同,不知道是喜还是忧,心中的落差竟是那样真实,我顿时有点茫然,可是后来自己却傻乎乎地笑了,坚强并不一定局限于外表的强大,内心的坚韧才是最真实的力量一股可以撼动众人心灵的力量,三毛亦是如此。

或许相对于三毛的作品而言,更多的读者同样关注三毛的感情世界,确实,三毛的感情之路就像一部绵长的历史剧,曲折而耐人寻味,这位为情痴为情醉的多情女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向世人呈现了自己的敏感和丰富,不掩饰,不虚华。三毛和荷西,这对爱人,尽管最终没能携手走完彼此的人生旅程,但是她们彼此的那份情谊早已是人间的佳话,令众人传诵。即便后面有传言说三毛是因为在荷西死后恋上了年长自己很多的王洛宾,最终因被拒绝备受压力,才对尘世了无眷恋,最终选择了自杀。但对于这样的传闻,自己在怀疑之余更多的是久久的无奈…… 不管传言是真是假,我们都没有必要拿此来大做文章,感情的世界里本无所谓孰是孰非,尽管自己对爱情的见解并不深,因为自己也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感情的世界尚属空白,但感情这种事本就说不太清,来时悄无声息,去时自然也不留一丝痕迹,三毛的最终归属或是最终死因,我们无法探究,即便最后真是因为类似的事情而选择自杀,我们亦没有发言权,因为三毛自始自终都没有错,这就是她的真实,她的可爱,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一份特质,我们也才会深深的眷恋她,怀恋这位在撒哈拉高歌的女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管时光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我会继续爱三毛,爱张爱玲,爱这些有着各自悲情但却值得赞颂的女子,因为她们就是生活的镜子——“镜中花,水中月,在里面:你发现自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