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把拥有数不清的金钱视为幸福,有的人把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视为幸福,也有的人把自己能高高在上视为幸福。可是,这样的幸福,成本太高,想要实现实在不易,为此,他们常常勾心斗角殚精竭虑,把自己折腾得身心俱疲。试问,这哪里还有幸福可言?而且这种高成本的幸福常常带来高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一败涂地,甚至身败名裂。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知足便是一种幸福。我曾在一本百科全书中看到过这么一种植物的介绍,寥寥的话语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有一种藤本植物,生长在被高大茂密的树木遮蔽得严严实实的林子里,终生难以见到阳光。但这种植物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只要有一点点阳光从树缝里照射到花苞上,它瞬间就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许多植物若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便难以生长,更别提开花结果了。但是这种热带植物却非常“知足”,把握哪怕是缝隙里透过来的一点点阳光,也要将自己幸福的花朵绽放。其实,人也应该学学这种本领——常言道:知足常乐。追名逐利,或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幸福,那么这场人生的博弈有多高的代价恐怕是难以估量的,而且,自古以来,位高权重或是家缠万贯的人,他们的幸福欢乐往往是短暂的,很少有人真正善终,更别说还有许多人迷失在了追求名利的道路上。相反的是,生活中,那些幸福成本低的人,懂得知足,因此他们即使在最平常的生活细节里,也能感受到幸福。
纵观古今中外,也不乏许多从功名利禄里抽身去聆听自然风物,追求平凡中的幸福的名人。差不多六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乔治·桑塔亚纳正在哈佛的课堂上授课,一只知更鸟飞来,落在教室的窗棂上。他注视着这只鸟片刻,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于是宣布下课,接着向校方辞职,退隐著书,云游四方。在他眼里,荣誉和名望与他窥见的生命中的美丽风景相比,便成了浮云,于是桑塔纳亚从容淡定地转身离去,归途如虹。在中国,相似的,莫过于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面对污浊的官场,他毅然选择辞官还乡,遵循“爱丘山”的本性,过着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南山下,从菊掩映,云淡风轻,这样简单的景致,在陶潜眼里不简单,深深地嵌在了他不蒙尘的心上。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与朋友的一次林荫漫步;在袅袅的茶香中与家人促膝长谈;和朋友一起登山越野或是迎春踏青,怡情山水之间等等。我对此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这些事虽然可能会花费我们不少的时间,但我们却常常意犹未尽,并且往往在这些最平凡的生活细节里感受到幸福。我知道,有一些人对此并不苟同,他们将这些与自己人生目标无关的事情视为浪费时间和生命。但我认为,这些人活得太累,许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难道没有达成之前,我们就没有获得幸福的权利了吗?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家庭里的天伦之乐,都是幸福的源头。“良辰美景心自在,便是人间好时节”,把幸福成本降得低些,学会知足,那么,你将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