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难道忧伤注定要成行?——读李后主《相见欢》有感
时间:2011/11/02 14:12:06 来源: 作者:人文院10级公事一班 陈曦 点击:

在这样一个略带沉郁的阴雨天,坐在图书馆的大桌旁,隐约可以听到细小的雨滴敲打窗子的声音,内心倏尔变得很静很静。捧一本李后主的文集,已不知是第几遍看了,每读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悟,也许这就是后主词的魅力所在吧。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独上西楼的李后主看似无言无语,心中却充溢着千愁万绪,那痛失故国的巨大悲伤、囚徒生活的苦痛凄凉、生死难卜的担忧惆怅……种种忧思交织在一起,成为李后主心头深深的痛,痛到极点便无以言状,凝固成一夜凄凉的秋日忧伤。从呼风唤雨的昔日君主沦为众叛亲离备受凌辱的阶下囚,是何等的落寞?也许是他心有残缺,看到的月亮也宛如阴沟银钩,失去了往日的圆满。

这首《相见欢》中,每个意象、每个停顿、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挥之不去的忧伤,可以想象此时的李煜兵败城下后沦为宋军的“高级俘虏”顶着“违命侯”的封号,在周遭境遇的巨大落差下,独自隐忍哀伤,是怎样的悲凉。它不像蜀汉后主,用韬略保身,摆出一副无情无义的样子,危急关头仍可玩弄政治手段。他是文人皇帝,既定的感性思维只有为残酷现实怅惘的余地,却全无奋力抗争、力挽狂澜的勇气。

我不禁联想到当下一些自称“非主流”的90后,高喊着“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深陷于自己微不足道的悲伤情绪,对社会生活毫不关心,遇事退缩逃避,这样的人生未免太过阴郁,比起李后主的消极沉沦着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难道忧伤注定要成行?难道身陷困境就是颓废低迷的绝佳理由么?不!我们是充满活力的一代,成长路上难免遭遇坎坷挫折,但我们应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迎接困难,努力相信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紧要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汶川地震时,温总理在灾区小学黑板上写下的四个大字——多难兴邦。同样的,人生中的种种磨砺往往让我们更加坚强,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才更加绚烂一样。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窗外投下了一大片阳光,天晴了,我抬头微笑。让我们一起做勇敢的人吧,抛掉那些无助与悲伤,相信努力与友爱的力量,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