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雷鸣声响,夏雨洒向大地,把甘霖带到人间的时刻,清明节已走,端午来报道。
清明和端午都是国家法定节日,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却有着不同的际遇。清明时节雨纷飞,大伙儿都各自奔回老家,一起祭奠祖先、缅怀先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的传统意义还在,缅怀和感恩。而端午,却失去了它的传统意义,俨然成了一个吃粽子的大比拼。破坏的环境,让那龙舟不能在江河里飞舞;攒动的人群拥挤在商场和夜店;只有包装越来越精美,价格越来越昂贵的粽子,在提醒人们,这不过是一个假日。
在我看来,除了清明,很多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民俗活动正在不断消失和简化,节日逐渐没有了记忆,仅仅只剩下食物,春节吃年夜饭,灯火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文化节日变成了简单的‘饮食节’,传统文化慢慢地蜕变成饮食文化,人们似乎只关心吃没吃好,而那非常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正在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如中秋节的赏月、重阳节的登高、端午节的祛病消灾等,更甭提古人们的吟诗作赋。
我们成为了“美食家”,而把传统的意义给泯灭了。我们变得只追求品味,而把传统文化价值观给抹去了。
该怎样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魅力,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呢?该怎样宣传继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呢?这可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或许巴西的狂欢节是个很好的例子,人们倾巢而出,不分肤色种族、贫富贵贱,都浓妆艳抹,狂歌劲舞,用他们的欢乐来传承着节日文化;而我们只是看客,在电视机前围看庆祝春节、中秋节等各色各样的晚会,我们永远只是个观众,没有换上民族的服装,也没有投身到中华民族的节日里,去享受文化的气息。我们应该重视和反思,为什么在我们的成长里却丢失掉传统文化这宝贵的记忆。我们是否应该改变现有的教育制度,让传统文化的价值依旧体现出来。
还是那句话,该给粽子找个伴儿了,端午节可不能简化成“粽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