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约定,美丽而亘古不变。每年从一月到五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好。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年年依旧,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
——题记
信风如斯,花信依旧。花信风是美丽的,因为相约,就会遵守,因为诚信,就会传守不渝。江南的水墨丹青,巷中陈年老酒,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消逝而淡漠她的姿容,减少她的韵味。相反,越是年代久远的水墨,越是蕴意无穷,越是珍藏多年的老酒,越是香醇可口。
“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人人都应渴望诚信,拥有诚信。修其身,养其心,言必信,行必果。这是立足社会的必备条件。淡淡的心灵是一杯浓浓的茶。诚信是淡淡的清泉,只有那清澈透明,清凉甘甜的泉水才能泡出茶的清幽与芳香,心旷而神怡,沁人心脾。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诺言的诚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交友的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求知的诚信。
秦简夫的《晋陶母剪发待宾》就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东晋时期,陶侃用“信”换了五贯钱,他用这五贯钱换来了他的前途。而他的母亲用她的头发换回了儿子的“信”,在中国古代对头发的重视不亚于生命。“身体发肤得之父母,不可随意委弃”。陶母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拿自己的身体换回儿子的诚信。在陶母看来,诚信要比身体,比生命更重要。作为立身之本,诚信无价。
那些诚信——在你我的心中开出了花。
中华上下五千的历史,铸就了东方之珠的文明古国。我们一直秉承着中华的优良传统,而诚信就是那之中的一朵奇葩。尾生与心仪的女孩相约在桥下见面。因为那天下着大雨,天色已晚。姑娘以为尾生已经回去了,不会再等她了,就没有去赴约。而第二天她去桥下赴会时,看见尾生死死地抱着一个桥墩。但是得身体已经僵硬了……昨夜,那场暴雨,引发了洪水,洪水吞噬了他的身体,但是他依然在那等候不肯离开半步。直到洪水夺去了他的生命,他依然抱着那根柱子,一直在守候在那,遵守着他的约定。他的诚信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欢读书,但家里穷读不起书,也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书。每次借书他都会约定期限,无论是隆冬腊月,烈日酷暑,他都会奔走着把书按时归还,从不违约。所以人们总是乐意把书借给他,最终他成了一位满腹经纶的大学者。他的诚信成就了他的学业生涯。有一次,在北大开学时,一位新生叫一位年已古稀的老爷爷帮他看守行李,他去缴费。但是他缴费去了很久,一时忘了去拿行李,老人一直从中午的烈日当空等到傍晚的夕阳西下……当新生想起去拿行李时,那位老人的身影依然立在那,守着那个行李箱,寸步不离。在开学大典上,那位新生惊奇地发现那位帮他看行李的老人,就坐在北大副校长的席位上,他就是文学界的泰斗——季羡林。他的诚信让世人永远记住了那位慈祥可敬的老人。他们的诚信开出了绚丽的花。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
树立诚信——那些永不凋零的美丽流传。
商鞅——立木为信。
在春秋时期,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且承诺谁能把这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但是,没人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大家都在迟疑,犹豫。于是,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后来,就有一人把木头搬到了指定地点。商鞅立即给了那人五十两。商鞅通过这一举动树立了威信,顺利地进行了改革。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流传着这样一句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一诺千金的由来。季布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他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想办法办到,从不食言。他的诚信故事广为流传。
曾子——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哭着闹着也要去。曾妻就对孩子许诺回来时杀猪给他吃。等她上街回来,看见曾子要杀猪就连忙阻止。对曾子说她只是跟孩子开玩笑。但是曾子却说做父母的怎么能失信于自己的孩子,这样不就是教孩子说谎骗人了吗。言出必行,他为孩子树立了诚信的榜样。
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终身遗憾!
西周时期的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点燃骊山烽火台,烽火戏诸侯,当诸侯风尘仆仆地赶到,急切地询问周幽王情况时,他和褒姒在城楼上嬉笑,而诸侯精疲力竭,百感交集,结果失信于诸侯,一把火烧掉了他的诚信,也烧掉了他的国家。
而现在的人经过了诗经曲径通幽的文化长廊;路过了唐诗宋词琴筝清韵的风光田园,跨过了元明清史春意阑珊的文化鸿沟;步入了现代文明的高峰时却走失了。丢失了我们的灵魂,我们的诚信。
“现在有谁还会有诚信,只有利益,只有金钱,我还要诚信有啥用?”大家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安慰着自己。但是当每个人都认为某种现象理所当然时,这种现象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旦习惯形成,人们也就麻木了。生活也就无奈地被改变了。所以不要轻易地改变自己,也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我们应该守住我们的诚信,我们的心灵。
我在诚信的天空中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
我在诚信的自然中垂钓,钓几缕怡神养性的空灵;
我在诚信的书海里垂钓,钓些许开启混沌的真谛;
我在诚信的尘世里垂钓,钓几多感人肺腑的真情。
曾经,那一池萍碎,那漫天飞红,那一勾新月,那雨打芭蕉,那西风残照……是那么值得回味细品。就像那如约而至的花信风。诚信从未离开,岁岁年年……他走过了那番花信风。
(阳光校园诚信征文三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