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旅途若海,诚信为帆
时间:2011/06/02 18:08:03 来源: 作者:人文院社保10-1班 司慧宇 点击:

诚信,这个已延续数千年的词汇,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走到了今天。翻开中国五千年厚重的文明史,不难发现,明礼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一种文明、一种修养、一种追求,无须世人刻意的为之歌功颂德,千百年来却一直是那束永不泯灭的光亮。一束光,照亮了中华上下五千年那巍峨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古有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谆谆教导,今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的宏伟蓝图,诚信固然是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追求金钱、身份和地位本无可厚非,可当人人都在用尽毕生的精力对其锲而不舍的追逐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心中渴望真善美的那份初衷。

还记得“信义兄弟”吗?又是一年年关时,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了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弟弟万分悲痛之余,仍不忘完成哥哥的遗愿,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将他生前没来得及发出去的工钱全部发放完毕。巨大的悲剧却意外的留给了我们光明的尾声和无尽的感慨。现如今的生活总是被不断的负面新闻笼罩着,各种拖欠、讨要工资,诈骗团伙以及合同纠纷事件层出不穷,整个社会似乎遭遇到了“诚信危机”。“信义兄弟”的义举犹如一滴圣洁的甘露,滋养了饥渴干涸、渴望净化的心灵,瓦解着这场即将爆发的危机。他们是真正的悲情英雄,坚守着“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以信誉为本,对社会负责。这种重大义、讲诚信的行为仿佛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见证了诚信的力量。

若把人生比作一棵树,那么诚信则是其赖以生存的根。一旦失去了根,树就将堕落腐朽,沦为一根没有灵魂的朽木,苟活于世人的眼光中。这是一个呼唤诚信的时代,没有诚信的个人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种种不诚信的现象。大学里的“诚信助考”现象正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求知欲,可其竟然打着诚信的名号道貌岸然的从事着违背道德的作弊行为,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忘记了做人最基本的准则,着实令人感到心寒。放眼象牙塔外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带毒的火锅底料,对暴利不择手段的谋取、对诚信的背叛使得社会上的一些人已然忘记了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丧失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就是深深伤害了众多无辜的国民。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撒谎,再某种事物的诱惑下,你能抗拒得住自已的好奇心吗?有时候自已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已。 

诚信是一种底线。人作为社会动物,沟通、合作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诚信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一切的一切首先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没有互信,就很难进行合作。没有诚信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就没有立足之地。

诚信是一种品质。拾金不昧,自古就是种传统美德。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诚信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信能消除猜忌,诚信能稳定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就应该是一个诚信的社会。

诚信是一种习惯。它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能带动他人。如果说品质是深深印在人的心里,那么习惯就流淌在人的每一滴血液中。这是量变产生的质变,是更高层次的升华,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人生好似一场旅途,每个人驾驶着属于自己的那艘船行驶在苍茫无边的大海中。面对着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云涌的海面,我们努力保持着船的平衡,以不至于失去人生的方向。我想,诚信必定会是那矗立的风帆,溯流而上,任千帆竞发,只要以诚信为帆,目标必定是远方!

(阳光校园诚信征文二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