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桃李”到“兴乡土​”一一辅导员戴理波湘西挂职记

发布时间:2025-09-18  作者:  访问量:

“娃娃们都放暑假了,村里的几口水塘,要注意防溺水,村干部要多巡多看多宣传,可不能出啥岔子呀。”炎炎夏日,在麻栗场镇,随处可见这样一名操着一口半熟方言开展工作的乡镇干部,他就是从湖南农业大学选派到花垣县麻栗场镇挂职的戴理波。

戴理波为返乡大学生开展防溺水宣传(本组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角色转变:从“学生引路人”到“乡村建设者”

望高村的老支书听说农大又派干部来麻栗场了,顶着烈日来到村部,粗糙的手掌紧紧握住戴理波,激动地说道:“感谢农大老师们在脱贫攻坚的时候,带着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路宽了、喝水有保障、娃娃们学习也越来越好了。现在,农大又派干部来了,我们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看着层峦叠嶂的青山,老百姓充满期望的眼神,当时的戴理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初到麻栗场镇,当务之急是学懂方言、熟悉情况,戴理波积极投入到熟悉村情民意的工作中,他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以及对村庄发展的期望。在走访过程中,有村民反映强烈的道路坑洼、村道需要美化、小学操场和教室急需改造、村部办公设备老化等诉求,他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

笔记本上的每一条诉求都是老百姓的一个期盼,每一个关键字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困难,戴理波时刻把这些诉求揣在心里。得知镇里小学操场要维修,教育要帮扶,他就在湘西长沙两地多次往返,在十二月的寒风中,手里拿着教育帮扶的报告,一家一家企业去拜访,去争取。最终通过不懈努力,他联系爱心企业协调得到教育帮扶资金3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麻栗场小学操场和教室的提质改造,10万元用于全镇大学生助学。目前,操场已经开始施工,麻栗场镇的孩子们马上就可以在新操场尽情奔跑了,镇里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带着爱心助学金去更广阔的舞台继续学习。

戴理波与村民们共享南瓜丰收的喜悦


职责转变:从“教书育人 ”到“服务三农 ”

在学校,戴理波用知识和关怀引导学生成长;在麻栗场镇,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破解难题。

“产业是强村富民的关键。”戴理波将此视为重中之重,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摸清资源禀赋,引入高校资源,科学谋划发展方向,他带领村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探索发展药材、南瓜种植等符合村情实际的项目。同时,他着力推动高校赋能产业发展,依托高校科技和人才培养优势,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集体产业兴起来、老百姓口袋富起来。

各鱼村在省医药集团的长期帮扶下,一直从事中药材和南瓜种植,产业基础好,但因种植技术缺乏,农产品的产量始终没有突破。这两年南瓜价格一路高涨,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看着老百姓着急,戴理波第一时间邀请了农大的专家们进行会诊。

“先把品种换一下,这个复合肥不适合你们这边,育种要放在大棚里,这是我号码有问题打电话给我....”专家们热情地给老百姓进行解答。

“戴书记,我们南瓜大丰收了,你看看这些胖瓜瓜,就是一个金瓜瓜。”种植大户周静激动地说道。

戴理波入户走访,熟悉村情民意


初心不变:从“育桃李”到“兴乡土 ”

“在学校我是几百名学生的‘大家长’,在麻栗场镇我是一万余名乡亲的‘勤务员’”。在服务乡亲的路上,戴理波始终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

无论是政策咨询的耐心解答、邻里纠纷的用心调解,还是村民急难愁盼问题的积极奔走协调,戴理波都倾尽全力。他的身影常出现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赞誉,真正成为了大伙儿信赖的“服务员”。

望高村的留守儿童小李,非常厌学,不去学校,天天在家里玩游戏,时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戴理波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学校、村里两头跑,天天和老师、家长了解情况,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并邀请支教研究生和厌学学生分享读书历程和学习方法。在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下,小李重返课堂,今年顺利完成学业毕业。

戴理波深知培养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深远之策,凭借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他主动担任花垣县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及麻栗场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邀专家,并定期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组织兴趣课堂、学习方法分享会等,点燃孩子们对知识的好奇与对未来的向往。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展望未来,戴理波满怀决心。如今,他正以实际行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着自己的挂职答卷。

(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